首页 > 东方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

夏播稻香五月忙--五常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采访手记

发布时间:2014-05-22 来源: 点击次数: 打印 作者:刘晓波 甄洪达 聂佳颖 字号:

每次到五常示范园区,都有新变化、新感觉。看到前些天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盛赞五常大米,并进一步还原了大米的“真、特、佳”的品质时,心里直痒痒,一种急于感受五常“东方香米米香东方”的冲动愈加强烈。

518日清晨5时,我们随同东方粮仓五常示范园区总经理杨树泉从五常米业出发赶赴卫国乡长安村。一路上杨总说起示范园区如数家珍:作为省级示范园区,今年是“开门”第一年,324日浸种、41日育苗、510日开始插秧……


伴着淅沥的小雨,车行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杨总的电话响个不停,园区工作千头万绪,内容离不开车、水、苗。他时不时地让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下车查看各个承包区插秧的进展情况。他看到哪里不到位,就在电话里大声催促,“不起隔夜苗、不插隔夜秧,误了农时就是灾”。

接近6时,我们来到了五常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园区的几十名员工早上五点钟就开始上班了,并且从三月份以来就没有周末休息一说,这让我们这些“早八晚五带双休”的上班族有些汗颜。总农艺师王国金早早地在门口迎接我们,带我们参观智能浸种、立体育秧车间和育秧大棚。

我们在立体育秧车间,看到6组大轮盘,这些叫做“轮式秧架”,每个轮盘可摆放标准机械插秧盘2880个,可满足200亩本田所需秧苗。整套设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和旋转式工作台,可实现智能化全自动全方位喷雾和采光,有利于培育健壮秧苗。在智能浸种车间,王国金特意把我们带到智能化水稻芽种生产线前面。这里摆放着24个浸种催芽用玻璃钢箱。要知道,水稻从浸种工序开始,要经过催芽、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收获、仓储、加工等十几多道工序,最终才能成为放心米摆上老百姓餐桌。


从车间出来,我们看到了占地8.64万平方米的88栋育秧大棚。为达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园区引进了先进的东北农业大学智能育秧及喷灌系统,可有效防止低温寒潮对秧苗成活率的影响,达到扶苗和壮秧的作用。在承包户王庆久的育秧大棚里,他的50多垧地的稻苗全在这里,一家人正用小四轮向外运。“这苗真壮,今年我们又会有一个好收成!”

我们站在园区门口向尽头望去,这八十八栋大棚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室内郁郁葱葱,绿得让人心醉。绿色代表生命对健康的追求,只有东方人才能实现这样的追求,才能书写这大大的“米”字。

“秧苗都运到地里了,大棚还能再利用吗?”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园区在规划建设时,就已经考虑好了。示范园区成立了多种经营部,已经利用草炭土和移栽后的大棚开展绿色健康的瓜果蔬菜育秧工作。他们在大棚内自行设计和搭建育秧池,运来泥炭土打土层,施肥浇水,建成了320平方米的营养池。育秧的水果种子有甜瓜、西瓜,其成秧分别可够2亩地使用。蔬菜种子有西兰花、白菜萝卜、生菜等,还有小豆、绿豆、黑豆等粮食作物。想象得出,如果秋天再来到这里感受田园风光,品尝自种的新鲜瓜果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3年秋以来,来到农业示范园区参观的,无一不对这里竖起大拇指。今年323日,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对这里建设速度之快、标准之高给予了高度评价;517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叶贞琴来五常调研农业生产工作,并专程来到了五常农业示范园区。他还勉励示范园区继续做好春耕工作,期望能够把握现有的科技基础和发展模式,挥发好引领示范作用。

天已放晴。听农机管理中心主任傅增慧说一会还要去插秧现场后,我们全都兴奋了起来,毕竟插秧是当前的重头戏。听付增慧介绍:他们现在“抢”字当头、“快”字当先,育秧、整地、翻耙同步推进,实现了多点开花。平地工作的推土机有29台,平地1万多亩;靶地机40台,完成插秧前水耙地3500多亩;农田路修建20公里;施肥完成5000多亩。

常堡乡中华村东路北康健家的田里,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洋马”水稻插秧机轰鸣作业,4名女工跟在机械后面忙着补苗,随着插秧机一趟趟走过,不仅为泥泞的黑土地披上了绿装,也播下了一年的希望。示范园区紧紧抓住各个关键环节,以张立志、张兆友等为首的工作人员,早起晚归奔波在水稻插秧一线,对9家承包户从播种标准、秧苗管理、农机操作保养等多个方面提供技术帮助和协调。目前,园区近百台插秧机奋战在水稻插秧工作一线,日插秧近千亩。

由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插秧机,在五常示范园区的大田插秧作业中初显身手。在514日东粮稻谷与东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双方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该校机械学院把最新研制的、国内首创的“宽窄行插秧机”运到五常示范园区,进行应用性试验。据专家介绍,这种插秧机的成本仅为进口插秧机的五分之一,工作效率却能提高30%以上。

中午时分,我们在示范园区员工食堂吃了由干豆腐、鸡肉粉条和米饭组成的工作餐,简单而又有营养。每天有70多人在这里吃饭,一日三餐的工作量,让师傅们每天连轴转、脚打后脑勺。为了节省人力,员工们自发地到餐厅帮忙,刷碗、盛菜、打扫卫生……

常堡乡的稻田里,稻苗初长,绿意乍现,一望无边。谁会想到去年之前,这里的土地还分散地归属“个人家”。2013年以来,东方集团推出了创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对卫国乡、常堡乡1000多家农户们的1.2万亩土地进行流转,东方拥有土地使用权,与农民实现了互利双赢。听总经理助理于雷说,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实现连片规模化经营,这一改革路径必将释放出潜藏的“土地红利”。

“我们的基地将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技术模式,统一主要农田投入品的使用,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产品收购。这是规模化的结果。”王国金骄傲地说。

下午3时,我们见到了著名的稻种资源遗传学专家王象坤教授。王老昨天刚刚来到园区,84岁高龄的他精神抖擞,说起东方系的稻种滔滔不绝。“水稻高产种植的秘诀是稀播育壮秧,插足基本苗”。30多年前,他开始从事水稻研究,对于稻米他讲究“望、闻、问、切”,好不好吃,有没有香味,品种纯不纯正,不是外行人能搞得明白的。自从受聘到东方集团后,他的梦想是:东方429新品种通过审定,能够替代稻花香在五常和黑龙江省其它地方大规模推广种植。

古人形容水稻,说“黍稷稻梁,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这是告诉你:水稻丰收了,是农业从事者的福,也是老百姓的福。《管晏列传》中说“国运昌而仓廪实,仓廪实则治教化,治教化则人心正,人心正则天下无贼”。东方人在创造无数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一定会创造极大的精神财富。

一路走来,一路感动。在我们探寻北方鱼米之乡和东方粮仓的同时,也深深体味到了东方人对于创新的执着和奋斗中的乐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已成为五常示范园区全体员工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